空间再造与文化传承——栖霞古镇都村“非遗”保护工程实验研究

作者: 王德刚

关键词: 空间生产理论 文化空间 空间再造 非遗保护 古镇都村

摘要:现有的“非遗”保护模式多是基于在现有环境中采取一定手段实现“非遗”和“非遗”传承人的延续。但大的“非遗”保护工程往往是通过一个社区的整体改造,营造适宜“非遗”生存和发展的情境和语境,形成“非遗”集聚社区,实现对“非遗”的集群性保护。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学者亨利·列斐伏尔提出的空间生产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论武器,即通过文化空间再造为“非遗”的现代生存与发展恢复适宜的空间与环境。栖霞古镇都村历史风貌恢复与非遗保护工程即以空间生产理论为指导,试图探索对“非遗”进行集群性保护的新路径。这种探索作为一种带有风险的实验,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上一篇:民间文化的数字化类型与空间演示——基于《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空间信息系统》的思考
下一篇:日本、台湾的“社区营造”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非遗保护的启示

版权所有 © 《民俗研究》编辑部   备案序号:鲁ICP备05001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