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剺面”源流考

作者: 刘冰莉

关键词: 剺面 民俗 仪式

摘要: 从人类学的角度上讲,自毁容颜的剺面习俗与早期先民所普遍存在的人体彩绘、黥面的做法相类似,同时具有辟邪驱魔的巫术功能、氏族认同的图腾意义和标新立异的审美内涵。从考古学和文献学的角度上讲,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很早就有剺面的习俗,其最初的涵义应该与表达悲痛、寄托哀思、祭祀祖先的丧葬行为有关。从民族学的角度上讲,唐人之所以部分接受了"剺面"习俗,恐怕与李氏皇族的鲜卑血统有关。但由于这种近似毁容的情感表达方式不符合温柔敦厚的儒教传统,因而在宋代以后未能成为汉族习俗的重要形式。


上一篇:20世纪60年代刘三姐(妹)传说的重构考察
下一篇:环境、心态与城市衰落——生态民俗视角下的近代淮安

版权所有 © 《民俗研究》编辑部   备案序号:鲁ICP备05001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