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具象到抽象,从市井到民族——民俗元素在黄飞鸿电影中的记忆建构作用

作者: 彭伟文

关键词: 黄飞鸿电影 民俗元素 民俗主义 记忆建构

摘要: 黄飞鸿电影系列中的民俗元素,作为文化记忆载体,随着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变动而经历了从具象到抽象的变化,体现了制作者和观众的文化认同。1950与60年代的早期作品中,围绕着市井武师黄飞鸿有大量具体而精确的民俗描写,体现了制作者和观众之间的文化默契;1970年代,随着香港文化的形成,建立在广东文化基础上的民俗从黄飞鸿电影中消失;1990年代后制作的黄飞鸿电影则将民俗抽象化,消解了黄飞鸿与乡土的文化联系,使其实现了从市井武师到民族英雄的转化,完成了记忆的重新建构,又在电影的影响下反过来建构新的"传统"。


上一篇:从乡厉到无祀:基于闽西四保的考察
下一篇:乡村梅花拳的公益观念与生活实践——冀南广宗县北杨庄梅花拳调查

版权所有 © 《民俗研究》编辑部   备案序号:鲁ICP备05001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