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资讯 首页 >动态资讯 >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问题研究”进展情况报告

发布时间:2015-07-24 12:00:26
 我们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年重大项目“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问题研究”自立项以来,由于国家社科规划办和北京大学领导的重视、指导和支持,课题组全体成员秉承立项时定下来的“立足前沿,着眼实际,深入开掘,致力创新”的思路合力攻关,目前课题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并且陆续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阶段性成果。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研究进展情况

  本项目在进行中强调要有“五个意识”:一是问题意识;二是攻关意识;三是精品意识;四是转化意识;五是合作意识.

  自2005年9月立项到2006年8月为研究工作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主要作了六个方面的事情:一是采纳评审专家的有关意见和建议,调整和完善研究方案,进一步凝练课题的主攻方向和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二是对国内关于民族精神和民族精神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开展进一步的文献调研,为项目研究工作的深入进行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三是设计调查问卷,并在几个单位进行调研试点并根据试点情况修改、完善了问卷;四是把课题研究同党的理论创新工作结合起来,以论文形式发表了一些阶段性研究成果;五是充实研究力量,邀请校外专家合作、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组织在读博士生参与;六是确定重点进行调研的人群和地区,邀请位于东、中、西部的六所院校和有关单位承担调研任务。在进行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项目研究从2006年9月开始进入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课题组成员齐心协力,合作攻关,使研究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现重点汇报第二个阶段的研究情况。

  1.举办全国性的高层次的“民族精神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

  为了集聚全国的研究民族精神的人才资源和学术资源,2006年10月21-22日,我们课题组在北京大学召开了“民族精神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来自首都和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的4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张国祚主任及北京大学有关校领导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黄楠森、张岂之、叶朗、臧宏、韩震、陆士祯、赵存生、吴潜涛、房宁、张希清、房德邻、王东、葛晨虹、丰子义、郭建宁、刘诚、郑晓江、伍雄武、钟哲明、刘江永、杜汉生等先后在会上发言,围绕“民族精神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民族学、民俗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国际关系学等角度,发表了不少有深度、有新意的见解。这个研讨会被认为是近年来国内一次重要的高层次、多学科的民族精神问题研讨会,比较集中地展示了学界对民族精神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的主流观点和最新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深化民族精神理论问题的研究,探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北京大学学报》等对研讨会进行了报道,《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发表了研讨会的详细综述。

  2.深入研究关于民族精神的重大理论难点问题

  近年来,关于民族精神问题的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很多。如何在此基础上把研究推向前进,关键取决于我们能否在一些重大的理论难点问题的研究上有所突破。为此,我们课题组集中力量对以下10个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这10个问题是:民族精神的概念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关节点和基本规律;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各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民族精神和民族主义;民族精神和宗教;民族精神和全球化。这些问题都是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实际意义的重大问题,有些问题学术界已进行过讨论但意见仍颇多分歧,有些问题则是新提出来的。通过研究,我们对这些问题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看法,准备写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需要厘清的10个理论问题》的研究报告上报社科规划办。

  3. 开展大规模的有针对性的实地调查研究

  对民族精神问题的研究,不仅要重视从理论层面进行深入的发掘和探讨,而且要重视从实践应用层面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因此,我们把开展实证性调查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对策建议作为本课题的一个重要任务。从2006年10月至今,课题组采取“校内”和“校外”力量相结合的方法,以扬州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新疆石河子大学、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北京市东城区等单位为依托,分别对东、中、西部地区(包括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江苏、革命老区江西和多民族聚居区新疆、内蒙、云南)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员(包括工人、农民、干部、社区居民、进城务工人员、新社会阶层人员等)的民族精神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先后发放8000余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000余份。在利用问卷调研的同时还开展了实地访谈等。课题组还对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对象——在校大学生(包括军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这样广泛深入的调查,不但使课题组掌握了各地区、各社会阶层民族精神的实际状况,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对策建议,而且也促使课题组更深入地思考和研究一些更深层次的理论问题。现在各个调查点的分调查报告都已完成,正在汇总成为总调查报告。我们拟将在近期把总调查报告和有典型意义的分调查报告上报规划办。

  4.精心撰写项目的最终研究报告

  在广泛吸取课题组成员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项目最终研究报告的逻辑体系和章节规划,共分为民族精神的理论渊源与基本问题、中华民族精神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发展和基本规律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中华民族精神问题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华民族精神问题研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异域借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现实条件和发展战略、典型人群和地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对策等十个章节。参加最终成果研究写作的人员,除我本人以外,还有钟哲明、吴潜涛、丰子义、郭建宁、刘诚等知名专家和冯秀军、宇文利、孙文营、宋修建、赵子林等年富力强、科研能力很好的青年教师、博士后人员以及博士生等。初步计划于今年10月完成报告的初稿写作。全书约40万字左右,力求成为民族精神研究领域中的精品力作。

  5.为青少年撰写普及读物《中华民族精神读本》

  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还注意把提高和普及结合起来,把研究和应用结合起来,不但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到《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课程教学中去,转化到报刊的宣传报道中去,而且还应安徽人民出版社的邀请组织课题组成员撰写了一本以青少年为主要读者对象的通俗读物《中华民族精神读本》。该读本与众不同的是,全书按照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组织框架结构,选取精彩隽永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典型人物、重大事件、传世诗文等对其进行形象诠释,语言生动活泼有感染力,配以彩色插图和导语,力图给读者描绘出中华民族精神的鲜活历史和丰富内涵。该读本书稿正在进行最后的修改,近期内即将出版。

  6.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与外国学者的学术交流

  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今天,研究民族精神问题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努力了解其他民族的民族精神进行比较和借鉴,同时要对影响民族精神的世界重大事态(如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民族和民族精神、冷战结束后民族主义的泛起等)进行研究。为此,我们采取“请进来”、“搭便车”、“网上笔谈”等方式先后同俄罗斯、波兰、日本、美国、英国的几位学者进行了交流,感到很有收益。

  二、项目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出版了一本论文集,尚有一本通俗读物和一本专著即将出版

  我们在“民族精神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的基础上,编辑了《民族精神与社会发展》一书(该书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7年3月出版发行)收录了在研讨会上发表的论文24篇,内容涉及民族精神的概念、内涵与核心,民族精神与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民族精神的历史性与时代性,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与全球化,民族精神与民族主义,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与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建设,国内少数民族与中华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路径等,反映了当前民族精神问题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现实意义。此外,近期安徽人民出版社将出版发行《中华民族精神读本》一书,北京大学出版社还将出版课题组成员宇文利博士的专著《中华民族精神现当代发展新论》。

  2.发表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

  自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北京大学学报》、《高校理论战线》、《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教学与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东南学术》、《中华魂》、《中国德育》等报刊上发表了《中国社会发展与中华民族精神》、《伟大民族精神的当代诠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途径》、《民族精神发展影响因素与基本规律》、《论民族精神教育的本质、品性、旨归及范式》、《培育民族精神是搞民族主义吗?》、《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中的民族精神及其当代价值》、《建国前毛泽东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当前我国民族精神教育的优势、困境和对策》、《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对中华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关系问题的思考》、《民族精神传统和谐思想的现代价值与时代发展》、《近年来民族精神教育问题研究综述》以及《熔铸和谐中国之魂》、《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道德支撑》、《发掘和弘扬中华民族古代优秀思想道德传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等学术论文近20篇,其中近半数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产生了比较大的学术影响。

  此外,《中华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民族精神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价值意义及实现路径》、《和谐社会建构中民族精神动力功能的层次性分析》、《中华传统思维对和谐社会建构的几点方法论启示》等一批论文也将陆续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

  3.初步完成实地调研咨询报告多篇

  通过调查研究,课题组已写出:《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精神状况及对策分析》、《呼伦贝尔地区公民民族精神状况调查报告》、《革命老区公民民族精神状况调查报告》、《大学生民族精神状况调查报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公民民族精神状况调查报告》、《云南多民族聚居区公民民族精神状况调查报告》、《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居民民族精神状况调查报告》以及《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统一性的思考》、《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辨析》、《全球化背景下民族精神的机遇、挑战与对策》、《民族精神与民族主义的关系辨析—兼论民族精神教育中如何正确对待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话语》等,待经过进一步的提炼、修改之后,这些报告将上报社科规划办,为中央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上一篇:学者解读"小年":意味进入年关
下一篇:德国乌尔姆大学代表团访问山东大学

版权所有 © 《民俗研究》编辑部   备案序号:鲁ICP备05001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