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民俗观论析

作者: 张春茂

关键词: 鲁迅 民俗 童年经验 《破恶声论》

摘要:鲁迅在早期论文《破恶声论》中提出"伪士当去,迷信可存"的观点,一方面批判了近代唯科学主义的偏至,另一方面则肯定了民俗存在的价值,提出了独特的民俗观.它的形成根源可以追溯到鲁迅儿童时代参与民俗活动的经验与记忆,其中既有温暖明亮的一面,也有幽暗深沉的一面.绍兴地方戏中"无常"和"女吊"的形象在鲁迅的精神发展历程中不断生长、升华,成为最能概括其思想内核的象征物.虽然经过西方新学洗礼后成长为启蒙者,但是鲁迅仍将自己置于旧时代过来人的位置上,在文学创作中着力描绘他所熟稔的故乡风俗与底层人物,展示了启蒙理想难以实现的时代困境.在面向未来的文化建设、民俗革新的问题上,鲁迅采取开放的"拿来主义"态度.


上一篇: 从地区性的哀思到全民性的欢愉 ——寒食节的诠释史研究
下一篇: 王韬对欧洲民俗的体验和认识

版权所有 © 《民俗研究》编辑部   备案序号:鲁ICP备05001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