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传真 首页 >学术传真 >

张荣:讲好中国故事 展示中华文明

发布时间:2015-10-13 16:21:38
\

张荣表示本届大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

  “在过去的一周里都做了什么事,最有意义的是什么?”

  8 月29 日,第22 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闭幕,在刚刚过去的一周时间里,山东大学校长张荣马不停蹄,与他带领的由山东大学教授、工作人员、学生志愿者等组成的团队一起,戮力同心,使这一第一次走进亚洲、走进中国的史学盛事得以圆满举行。

  这一天,张荣也终于可以稍稍放松一直紧绷的神经,轻松面对来自全国媒体的关注:“我觉得有一点,我们最初在设计会议的时候,就把它当作一个重要的目标去追求,现在回头看,我们这个目标得以比较圆满地实现。这个目标是什么?就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讲好中国故事,展示民族精神

  “这次大会的召开是对历史学研究长期形成的西方格局的一次变革,使中国历史学走向世界,这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信号,也是国际主流学界的一个重要变化。”8 月6 日,距第22 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开幕还有17 天时,山东大学校长张荣教授第一次接受《山东画报》专访,借助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舞台,让世界更好地倾听中国声音是他一直反复强调的事情。

  8 月29 日大会闭幕时,张荣表示,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大会上得到了充分展示,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充分展示。“这次会议展示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历史的态度和对历史的尊重。这一点集中地反映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和刘延东副总理的讲话当中,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充分展示了中国对历史的重视、对历史的尊重、对历史学家的尊重。中国人民对历史的态度和对历史的尊重打动了一批朋友,一批历史学家,争取到了国际历史学界上一部分有远见、有气魄、有学术创见的历史学家对中国人民的支持。”张荣表示,国际历史学会秘书长罗伯特•弗兰克先生对这一点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张荣看来,讲好中国故事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展示中国的优秀文化,“不仅仅包括传统的,也包括现代的,现代的很多新的东西也有机会得到了展示。”张荣表示,坚持学术主导、尊重办会传统、坚持一流标准、坚持勤俭办会、是此次大会的办会原则,更是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主流学术的一种结合。而“完全自由”的学术讨论环节不仅体现了优良的学术传统,更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开放性。与此同时,良好的社会氛围更将中国经济社会建设的成就与崭新面貌展示给世界,“我们的会议把每一位济南市民热情好客的精神都调动起来了,所以每一位济南人都很好地发挥了主人的作用,用最真实、最自然的方式把中国文化最美好的一面展示了出来。”

  凸显中国元素,展现齐鲁底蕴

  这是具有百年历史的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第一次走进亚洲,走进中国,无论对于中国史学界还是对于作为承办者的山东大学来说,在享受荣耀的同时,也要承担由此而来的压力。如何让世界史学界看到中国给世界史学界带来的新变化?

  张荣表示,与以往大会相比,本届大会有许多亮点,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凸显中国元素。本届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聚焦中国历史,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探讨中国发展道路。还有16 场分会场会议,也是由中方学者主持。“正如国际历史学会秘书长罗伯特•弗兰克教授指出,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第一次走入亚洲,对摆脱历史学研究中的欧洲中心主义传统,开辟新的视角和思路,将发挥开创性作用。特别是本次大会设置的‘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和‘历史学的数字化转向’两场主题研讨,表明了本届大会的重要转折意义。”张荣说。

  据张荣介绍,除了主题会议之外,为发挥山东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彰显山东蓬勃发展的现代风韵,在济南、青岛、淄博、济宁、泰安、聊城六市增设了卫星会议,探讨内容包括龙山文化及早期文明、蹴鞠与齐文化、儒家文明与当代世界、运河文化、泰山文化、城市近代化进程等,进一步展示出齐鲁大地的文化底蕴和当代形象。此外,大会举行了首届“国际历史学会- 积家历史学奖”颁奖晚会,这是大会115 年历史上首次颁发学术奖项。大会还首次设立“国际历史学会-山东大学青年历史学家奖”,并将作为以后历届大会的常设奖项。

  为进一步提升大会影响力,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专门组织有关学者和研究生编写了《中国与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简史》两本画册,对了解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历史和近代中国对外学术交流史具有重要价值。同时,由山东大学主办的《中国历史评论》杂志专门设立了“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固定栏目,刊登与大会有关的文献或文章,扩大大会在中国学术界的影响。

 

\

历史积淀深厚的山东大学校园一角(何子韬/ 摄影)

  展示山大人文优势,促进百年名校建设

  作为第22 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承办方之一,从大会最初的申办再到筹备,山东大学都发挥着重要乃至关键性的作用,“本届大会选择山东大学作为承办方是因为山大的历史和内在的逻辑。一方面,是因中国史学会的大力支持和山大多年来与中国史学会保持着紧密的学术联系,另一方面,是源于山东大学文史学科的优势,特别是声誉很高的人文学科。”张荣表示,第22 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成功举办,对山东大学人文学科的发展意义更为深远,最直接的是推动包含历史学在内的整个人文学科的发展。

  张荣表示,“本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内容丰富,又有深度和广度的变化,实时地体现国际主流学界动态,有近千名的境外学者齐聚山东大学,他们带来了新的史料、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和新的理论,会议的召开为山东大学历史学科甚至人文学科学者提供了一次极佳的向国际史学界学习交流的机会,使我们了解国际史学界在研究什么问题,以什么样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这些问题,从而进一步缩小中国史学研究与国际史学研究的差异,为中国史学、为中国文化的发展走出一条创新路线。这对于人文学科发展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

  山东大学以举办这次大会为契机,对下一步的学科发展思路进行了梳理,《山东大学文史复兴计划》的制定是最突出的表现。“《文史复兴计划》将大力推进人文学科的发展,把山东大学的文科特别是人文学科的发展放在国家人文社会科学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进行强有力的推动。”张荣表示。

  大会期间,山东大学还邀请部分国外著名研究机构和知名学者与学校相关学科实现对接,大会结束后,相关学科与科研机构通过拓展交流途径,健全合作机制,以期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不仅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绝好时机,更是山东大学国际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将极大提升山东大学的国际影响力。

 

\

玛丽亚塔·希耶塔拉教授和张荣为获得本届大会CISH—山东大学最佳墙报奖的青年学者代表颁奖

 

\

大会为中西方学者构建学术交流平台

 

\

为年轻学者提供展示平台

 

\

数字化议题的引入是历史学研究与时俱近的标志

  深挖儒学当代价值,推动儒学走向世界

  地处齐鲁大地、孔孟故里的山东大学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文史见长”的办学特色。近60 年来,中国历史学界的若干重大学术话题和席卷中国学术界的讨论和激辩,都是由山东大学发起或引领的,并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历史上,山东大学曾汇聚了一批著名人文学者,使山东大学的中国古史研究达到高峰。从20 世纪30 年代的杨振声、闻一多、梁实秋、沈从文、老舍等学界大师到50 年代的陆侃如、冯沅君、童书业、王仲荦、赵俪生、殷孟伦、殷焕先等著名的文史学家执鞭任教。他们联合创立了著名的《文史哲》杂志,发起了一系列对中国现代学术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讨论与学术争鸣。”张荣说。

  新时期,为适应世界文明转型、中华文明全面复兴的需要,山东大学整合组建的儒学高等研究院,积极挖掘儒学当代价值,努力推动儒学走向世界。由山东大学牵头,联合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政府及科研机构,共同组建了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目前协同创新的效应已经得以初步展现,例如,中心主办的‘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世界儒学大会’等,均取得了巨大成功,为世界文明交流对话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张荣说。

  为加强全球现存汉文古籍的整合,山东大学继承和发扬深厚悠久的子学研究传统,承担《子海》整理与研究重大项目研究,为传统文化研究奠定更加坚实的学术基础。目前学校正在积极组建“全球汉学联盟”,将对所整理的典籍进行研究、发掘,让古人的智慧为今天的建设服务。张荣表示,他希望能够通过上述重大研究计划的支撑,把玛丽亚塔•希耶塔拉教授和张荣为获得本届大会CISH—山东大学最佳墙报奖的青年学者整个《文史复兴计划》往前推进,整体提高山东大学的人文科学水平。

 



上一篇:山大视点·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新闻报道一览
下一篇:山东省科协第一期智慧沙龙在山大召开

版权所有 © 《民俗研究》编辑部   备案序号:鲁ICP备05001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