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构制约到志愿参与:民间信仰公共性的现代转化——以一个珠三角村庄为例

作者: 李翠玲

关键词: 结构制约 自愿参与 民间信仰 公共性

摘要:传统民间信仰依附于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其公共性带有总体性和强制性色彩.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于个人意志的公益性志愿参与逐步取代强制性结构因素,成为民间信仰公共性的主要来源.一个珠三角村庄的个案研究显示,尽管民间信仰进入个人选择的领域,但在对社区共同体的渴望、民众责任意识增长、转型社会对新型公共空间的需求、集体经济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继续保持活力,以及传统价值观对社群的重视等因素影响下,民间信仰传统的公共性逐渐向现代型公益慈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社区与居民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社区归属与认同必须通过行动持续“再生产”,而且与现代性相适应的新型道德价值观也得以成长发育,促使民间信仰成为推动乡村社会现代化转型的文化资源.


上一篇: 礼俗互动视角下的当代宗族建构现象分析——鲁中大窎桥村王氏宗族考察
下一篇: “中国锦鲤”是如何诞生的?——现实与虚拟空间中的“第三种文化”

版权所有 © 《民俗研究》编辑部   备案序号:鲁ICP备05001952号